时间:2022-10-05 13:46:19 | 浏览:500
编者按:在聊城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聊城市提出了建设“六个新聊城”的美好愿景,分别是:建设加速崛起的富强新聊城、建设敢为人先的创新新聊城、建设近悦远来的开放新聊城、建设时尚宜居的美丽新聊城、建设安定和谐的幸福新聊城、建设昂扬向上的奋进新聊城。近期,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围绕建设“六个新聊城”目标任务,邀请各县(市、区)介绍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各项重点工作。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3日讯 4月13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聚焦‘六个新聊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临清专场。临清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士奎表示,临清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在“四个一批”上狠下功夫,着力打造创新高地,以科技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塑强产业竞争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氛围日趋浓厚,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创新能力日趋增强。
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2021年,临清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7家,分别较上年增加29家、16家,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目前,已建立了百家企业培育库,今年拟申报高企30家以上,到2025年,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科技型企业达到150家,进一步构建起重点企业引领创新、中小企业踊跃跟进的格局。
建设一批创新平台。五年来,临清市新增科技创新平台26家,其中山东洛轴所、哈临轴承获批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成为全省30个共同体之一,与济南大学、山钢股份共建了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近日卓工轴承等4家企业获批建设聊城市级重点实验室。推进三和纺织、宇捷轴承、博特轴承等企业的聊城市级重点实验室升级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引导清源正本、海亮奥博特等企业谋划布局创新平台建设。
开展一批技术攻关。依托轴承创新创业共同体探索实施“揭榜挂帅”机制。积极推进研发项目,推动成果转化。特别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成果的转化落地,切实做到技术攻关一批,转化落地见效一批。
引进一批科技人才。今年临清将开展百名专家、百企对接“双百行动”,让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创新效果更加显现。近期正在推进与聊城大学的合作,争取再引进一批“科技副总”。
通过实施“四个一批”科技创新行动,以更大成效为建设“六个新聊城”贡献更多的临清科技力量。
闪电新闻记者 赵赫 聊城报道
美银全球研究部(BofA Global Research)的数据显示,美国家庭通过股票、零售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总共持有约38万亿美元的股票资产,其中5.9万亿美元是过去两年新增的。美银指出,纵观2000年以来的三次主要市场暴跌,股市都是在家庭大规模抛售后几个季度才触底的。
pgc-card-href{text-decoration:none;pgc-card-href:hover{text-decoration:none;pgc-card{box-sizing:border-box;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8月12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贵州省推荐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仁怀市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的任金素、严刚凭借茅台酒酿制技艺入选。
南宁市在全市人社系统服务大厅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央广网记者黄月芬摄)据了解,8月16日,南宁市在全市人社系统服务大厅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设置“招不到人”“找不到工”“领不到薪”的“四不”反映窗口,专窗专人受理企业群众反映的“烦心事”,专注解决“疑难杂症”问题。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苏华摄其中,重点建设五象站、南宁北站、南宁站站城一体化改造等综合枢纽,建成贵南高铁和南玉、南崇城际铁路,推动规划建设南衡、南合湛等高铁。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苏华摄顺应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建设特大城市。
在第12届东博会上,香港举办了中国“魅力之城”香港记者招待会、香港经贸交流会等一系列面向东盟、中国内地的经贸交流活动,与东盟10国的“魅力之城”一起,综合展示贸易、投资、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和商机,美美与共、合作共赢。
农生文还详细了解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强调要积极做好我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和项目策划等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支持,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和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高质量出行需求。农生文强调,要高效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科学调度、优化工期,推动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23条举措促进滨海城市建设在临港新片区揭牌运行三周年之际,上海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有三方面合计23条举措,从产业支撑、城市建设和制度保障三方面,为临港描绘了下一步发展的“蓝图”。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磅公布,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如果说兴办经济特区,带来了深圳40余年来城市发展的奇迹,
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深圳迎来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3年来,深圳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奋勇扛起新时代历史使命,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