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明清时的繁华都市,如今的四线小城

时间:2022-10-05 13:28:15 | 浏览:237

“这临清闸上是个热闹繁华大马头去处,商贾云集之所,车辆辐辏之地,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金瓶梅》九十二回。而今,运河还在,临清还在,但运河已不是当年的运河,临清也不是当年的临清。临清成为“因河而兴,因河而衰”的典型代表。临

“这临清闸上是个热闹繁华大马头去处,商贾云集之所,车辆辐辏之地,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金瓶梅》九十二回。

而今,运河还在,临清还在,但运河已不是当年的运河,临清也不是当年的临清。临清成为“因河而兴,因河而衰”的典型代表。

临清塔。


马桶手工业与李瓶儿的“鸳鸯眼狮猫”

时而有老头老太太坐在巷子口发呆,买卖人当街叫卖,卖竹器的、卖牛羊肉的、修车的懒洋洋等待生意。

穿行于卫运河畔临清老城,在一条条巷子出出进进,仿佛置身《金瓶梅》世界。

根据《金瓶梅》研究学者杜明德的考证,《金瓶梅》中有二十五处直接写到临清,如临清州、临清码头、临清钞关、临清闸等,这些都是《金瓶梅》的故事背景地是临清的明证。

杜明德考证说,《金瓶梅》第五十八回写道,“韩大叔在杭州置了一万两银子的缎绢货,见今直抵临清钞关……”书中多次提到的临清钞关,为明宣德年间设立,是运河漕船纳税处,所征收的课税银列运河八大钞关之首。目前,临清钞关遗址是同类文物中国内仅存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中第九十三回写王杏庵送陈经济到晏公庙做道士,“王老过了广济闸大桥,见无数舟船停泊在河下。来到晏公庙前,下马,进入庙来。”晏公庙遗址现在位于临清市小白布巷85号,其不远处即为广济闸桥和临清钞关旧址,与书中所提位置完全相仿。

有一年,我来到晏公庙遗址,只剩一座石碑,碑旁古槐树上,几只鸡夜宿枝头。连同不远处的广济桥,掩映在老城街巷深处,不经辨识,外人很难寻到。

临清是一个商业都会,手工业非常发达,其街巷就有手帕巷、线子巷、纺织巷、纸马巷、毛袄巷等。《金瓶梅》中有专门关于手帕巷的介绍,狮子街、会通街、臭水沟胡同、前关街、后关街,这些在老城区也都能找到。

《金瓶梅》多处写到西门庆家里用马桶,有学者以此为据,认为《金瓶梅》故事背景地应在南方,以为北方临清等地不用马桶。其实恰恰相反,临清不仅有箍桶巷,而且家家都会有那么一件两件木桶制品。在临清,还有一条专门制作木桶的箍桶巷。

临清的马桶,不仅行销北方,而且沿运河卖往江南。书中写的马子,其实临清很普遍使用。

随着南方、北方商人落户临清及相互通婚,也把苏杭的婚俗带入了临清,女儿出嫁陪送马桶已成为一种婚俗时尚。现在临清还流行着女方出嫁时陪送痰盂和红鸡蛋的婚俗,这就是由陪送马桶逐渐演变来的。

除了马桶,临清独有的当属狮猫。


清代时,临清卖猫的商人。远处的运河和临清塔依稀可辨。

《金瓶梅》中,潘金莲喂养狮猫,致使李瓶儿的儿子官哥被吓死。据《临清县志》记载:狮猫是临清市民用白色波斯猫杂交培育的一种珍奇动物。在诸多品种中,以一只蓝眼、一只黄眼,白毛拖地的雪狮子最为珍贵。人们称其为“鸳鸯眼狮猫”。

“狮猫是临清所特有的,是《金瓶梅》发源于临清的活化石。”原临清市博物馆馆长马鲁奎说,“画家曹克家画画的时候,总爱提上几句话:‘世界上异眼猫,唯有临清有。’”


鳌头矶。


县治旧址。


老街巷。


清真寺。


老市民与古典白话:外乡人眼中的“临清猴”

虽然两旁房舍的青砖变成了红砖,虽然老城的繁华早已不再,虽然有那么多衣着时尚、婀娜多姿的少女匆匆而过,走在街头,依然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西门庆、潘金莲自不用表,风云人物春梅、主仆同槽的贲四嫂、处世能手孟玉楼、帮闲的应伯爵……《金瓶梅》中的一个个人物,好似与你擦肩而过,消失在一条条窄窄的巷子里。

“这个字怎么写?”路人甲问。

“我也不知道,很拿捏。”路人乙回答。

在临清,听路人说话,猛不丁冒出一句古典白话,让人感觉好象置身古典小说的场景中。仿佛隔着迢迢时空,在茫茫人海看到一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

80多岁的老人静静地坐在福德街街口的一条石块上,注视着身旁一座古楼“县治遗址”。我问起,老人介绍说,福德街原名纸马巷,解放后才改名。

单大妈在福德街上住了30多年,她的家是一座有着近10间房的古建筑,房屋分为前后三排,第一排都是四合院式布局。单大妈说,家里祖上是当地做酱菜生意的大户。房子是清朝晚年建的,已经有100多年。

虽然早已衰落,但竹制品一直是临清特色,老城就有专门经营竹器的竹竿巷。而今,因为竹竿巷太窄,车不能进,很多人将经营竹器的摊位转移到了邻近的锅市街。35岁的刘运来手握一根长长的竹竿当街在炉子上烤,他身后的墙边堆满了竹竿和制作成的竹梯。我问:“这些竹梯有什么用处?”刘运来说,可以用作建筑工地搭脚手架,电工架设电线时也可用来作为攀登之用。

刘运来的妻子在一旁的摊位经营食盒,这种食盒很多地方已经难觅其踪,在《金瓶梅》中多次提到,随处可见,比如“西门庆不得已,还把礼物两家平分了,装了五百两在食盒内”。

商业繁盛,临清人也就逐渐养成了精明,工于算计的小商思想。从而被戏谑为猴子样的精明,称为“临清猴”。而在运河文化专家李泉看来,“临清人保留了良好的市民气质,他们的言谈举止、嗜好,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很小的店铺,也要找名人或是有知识的人题写店名,原先的商业传统有所保留”。


“临清傍运河,富庶甲齐郡”

遥想当年,临清运河两岸商贾林立,车水马龙,舟帆船影,达官贵人,赶考举子,无论是从江南入京还是自京南下,临清都是必经之地。连乾隆都来凑热闹:“临清傍运河,富庶甲齐郡。”

在《金瓶梅》中,清河(即临清)可谓来宾众多。

山东巡按御史、工部督催皇木的安主政、管砖厂的黄主政、宋御史之类,来往络绎不绝。西门庆善于逢迎,既然拜蔡太师为干爹,对于领导自然不肯放过,一位一位,都礼宴齐备。话说清河县既不是东平府衙门所在地,为何这些领导都爱打这里过呢?

原因在此:“这临清闸上,是个热闹繁华大码头去处,商贾往来,船只聚会之所,车辆辐辏之地,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

这句话曾被多次用来诠释临清曾经的富庶。

此临清闸,便是明代会通河临清段上的新开闸,俗称二闸口。实地走访之后,在本刊记者看来,如今的二闸口已与一般的石桥无异。据刘英顺介绍,旧时闸门有7米宽,船太大了过不去,后来船家就把船造的很长,又新设了规定,超过了一定时间,也不准过去。

据后人记载,当时“临清城周围逾三十里,而一城之中无论南北货财,即绅士商民近百万口。”它在规模、人口和经济繁荣程度上都不亚于天津这样全国性的一流大城市,也不在如今的临清城之下。

南来北往的人们交汇于此,带来了各式宗教,时至今日,五大宗教在临清都有踪迹可寻,其中最著名的是清真寺。临清现存的清真寺有三个:清真女寺、清真北寺和清真东寺,汉式建筑,规模宏伟,装饰精美。

相传泰山奶奶老家在临清,每年4月要回娘家。临清人为其建起了碧霞祠,初称泰山奶奶庙。乾隆帝南巡,皇帝在此下马受朝,并歇息饮茶,于是,十里长亭改称为“歇马亭”,泰山奶奶庙便也改称“歇马亭奶奶庙”。

如今,附近歇马村老人在奶奶庙前摆摊算卦,一卦五元。掩映在村庄和庄稼地之间的奶奶庙,显得十分古朴。

《金瓶梅》中写了主食、菜肴、糕点、酒、茶、干鲜果等多达三百余种,有五十余种面食至今在临清多有流传。如炊饼 烧饼 、黄米面枣儿糕、烙饼、玉米面鹅油蒸饼、葱花羊肉一寸扁食、冷糕,都是临清人常吃的面食。炸酱面、温面,更是临清人喜爱的饭食之一。

“临清的砖,北京的城”。500多年间,由临清运至北京皇城的贡砖已不计其数。《金瓶梅》第六十五回:“正饮酒到热闹处,忽报:‘管砖厂工部黄老爹来吊孝。’慌的西门庆连忙穿孝衣灵前伺侯。”工部厂街即现在的考棚街。

临清砖也成为当年临清繁华的标志。


无数临清砖,铸就了北京紫禁城。


马戛尔尼的临清之旅

站在临清塔下,仰头望去,临清塔昂然挺立,保持着数百年前的样子。离塔仅十几米,就是著名的大运河,俗称卫运河。几个农民将抽水机搬到运河边,长长的管子通向他们的田地,断航后的大运河,仅有的一点儿河水被农民用来浇灌土地。

我跑过去给他们拍了几张照片,他们摆出各种姿势,拄着锨,朴素的微笑定格在相机里。然后,我回到塔边,一对新人正在拍婚纱照。


临清塔前,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


临清塔。

马戛尔尼使团绘就的大运河畔风貌。

身旁的车座上,躺着一本《英使谒见乾隆纪实》。1793年,满怀对大清帝国的无限失望之情,英国人马戛尔尼率领他的船队,离开北京,顺运河南下。

马戛尔尼是循着马可·波罗的足迹来到中国的。1275年前后,马可·波罗沿运河到江南,途经临清,对临清码头描述道:“此域附近有一宽大之河,其运赴上下流之商货,有丝及香料不少,并有其它物品,贵重货品甚多。”

此时的大清王朝,早已不是当年马可·波罗来华时的情景。马可·波罗给欧洲人画了一张理想王国的大饼,500年后,马戛尔尼来到传说中“遍地黄金”的东方,却什么也没找到。

虽然老大帝国的败相已全面展露,18世纪进入尾声,梦魇般的19世纪即将来到这个自诩为世界中心的东方大国。但无可否认,马戛尔尼访华时代的大运河,依然正在经历它的辉煌。


马戛尔尼使团谒见乾隆皇帝。

明清之际,京杭大运河已成为贯通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张秋伴随着运河漕运的繁盛而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运河沿岸一处重要口岸,一度有“南有苏杭,北有临(清)张(秋)”之说。张秋处阳谷、寿张、东阿三县交界处,三县均不肯放弃这个富庶繁华的城镇,为三县共管,俗称“三界首”。

1793年10月18日,马戛尔尼的船队船来到临清附近。“今天是中国月份的十五,沿路居民整夜不停地举行宗教仪式。爆竹声、锣鼓声、烧香拜神等等从午夜起一直搞到第二天天亮。”

尽管看到了中国最肥沃的土地——华北平原,看到了运河两岸大片的棉花,马戛尔尼还是得出结论:“中国下级社会男女永远穿布料衣服,中国的棉花产量满足不了全国的需要,每年须从印度孟买进口大量棉花。这笔生意在广州成交。”

马戛尔尼的船队离开临清不久,附近村镇跑出来几千人拥挤在河的两岸看外国人经过。为了看得更清楚,许多人站到停在河边的驳船上来。船少人多,一个船的船尾被人压坏,几个人掉到水里。这几个人都不会游泳,大喊救命。其余的人似乎丝毫无动于衷,也不设法援救这些将被淹死的人。这个时候有一单人划子朝着出事地点划过去,但他不是去救人,而是去抢掉在水里的遇难人的帽子。

而随着19世纪的到来,尤其是黄河改道,淤塞大运河,漕运慢慢断绝,繁华的临清慢慢归于沉寂。及至铁路一开,码头的重要地位让位于火车站,静静矗立于鲁西一隅的临清,和一旁安静的运河,成为历史的见证。


原创文章,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资讯

来临清,体验一场风景、文化与美食的荟萃!

临清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源远流长的大运河哺育了临清这座城市,积淀了深厚的临清运河文化。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南有苏杭,北有临张”的临清有哪些文化旅游资源吧。运河边的遗存·风景运河钞关临清运河钞关为古代八大钞关之一,在运河漕运史上占

临清市关于寻找次密接人员的紧急通告

2022年3月29日,临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聊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函告,外地入临人员陈某某、王某某等七人被判定为徐州某阳性病例密切接触者,目前该七人已经采取集中隔离管控,29日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经调查,以上七人于3月28日14: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富美临清正奏响新乐章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日讯 “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说的是山东省临清市这座运河名城。历史上的繁荣属于过去,如今,这座历史名城正以大思路、大手笔,全面优化结构,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向着“富美临清”的目标前进。近日

山东临清:一个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没落的城市

说起临清,我们不得不提,它曾经的繁华,临清作为山东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比较深厚。临清在明清时期依托着运河漕运不断倔起,迅速成为当时的北方的五大商埠之一,山东的第一大城市,当时的临清拥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的美誉。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只要

“老榆木疙瘩”变身“金疙瘩“,临清松林镇古典家具制造遍地开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国晓宁 通讯员 郑惠心 张星华 王广生“老铁们,今天,我带大家看看咱们家的古典书桌,这些都是非常精美的老榆木家具。”3月20日上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来到了位于临清市东北部的松林镇看到,松林镇的主干道两旁林立着大大

山东省临清市,能够堪比苏州和南京,为何逐步会走向没落?

临清市隶属于山东聊城,目前是山东省境内一个非常普通的县级市。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等各个方面,都看不出太大的特色。但是在明清时期,临清几乎堪比苏杭和南北两京,出现了“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南有苏杭、北有临张”等说法。由此可见,当年的临清非常的

山东抗战临清市战事

唐园围歼战  1938 年( 民国27 年), 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第六八九团和第五支队, 为消灭日伪军, 扩大政治影响, 解救劳苦群众, 发起对日本“皇协”军张殿卿部的战斗。战前, 临清县战委会组织部长林远、宣传部长郭少英明察敌情。于五

天啊,临清居然有这么多全国第一,简直不让其他城市活了!

最近各大城市为争第一整的面红耳赤虽然我大临清不争不抢、淡泊名利却还是有那么多霸气之景快来见识见识我大临清的实力吧最好传到朋友圈多多滴扩散告诉全世界,临清就是这么牛!先来看一下我大临清威武霸气的地图临清没什么河,就一条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临清

京雄商高铁和戴湾机场让曾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的临清悄然复苏

文/密州狩猎人临清东站位置示意图二、2022年前,将在临清戴湾建一个A1类通用机场,这是一个对公众开放的、载客10座以上的通用类机场。三、近年来,在京杭运河山东段通航呼声并未停歇的背景下,官方加大了京杭运河山东段复航的推进力度,特别是201

临清:以改革创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全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陶春燕4月13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聚焦“六个新聊城”新闻发布会临清专场,临清市委副书记、市长雷启军在发布会上表示:临清作为聊城唯一的县级市,将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把准坐标定位,勇担责任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市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全球品牌加盟网域名注册购买官网美食菜谱网上海机场股票江门新闻媒体网绵阳新闻网今日网今日商丘今日大同桂林三花酒友网物流信息网鹤壁新闻头条网TCL科技A股南充新闻头条网西安旅游攻略网澳门旅游网酒鬼酒股票行情网近视防控科普网今日金价网手表腕表之家易经国学起名网抚州新闻头条网景德镇新闻头条网今日青岛广东旅游网北京旅游资讯网丽江旅游网桌球台球运动网特斯拉美股行情旅行社信息网阳江新闻网
今日聊城网-聊城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表农耕文明的黄河文化与代表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境内遗留文物古迹400多处,有6处遗产点和2段河道被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有明代光岳楼、清代山陕会馆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等书中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聊城。聊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中国十大休闲城市。
今日聊城 99122.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