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阿胶:中国神药的垮塌之路

时间:2022-10-05 12:56:18 | 浏览:414

作者 | 格隆汇 维尼熊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据说阿胶有三千年的辉煌历史,曹植称其为"仙药",李时珍更是奉为"圣药",是历代皇亲国戚剁手抢购的紧俏品种。阿胶中的极品叫"九朝贡胶"。炼这种胶

作者 | 格隆汇 维尼熊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


据说阿胶有三千年的辉煌历史,曹植称其为"仙药",李时珍更是奉为"圣药",是历代皇亲国戚剁手抢购的紧俏品种。


阿胶中的极品叫"九朝贡胶"。炼这种胶必须选在冬至日,子时取水,历时九天九夜,合计九十九道工序炼制而成。


在东阿阿胶官方商城上,一盒375克的九朝贡胶售价是38999元。1克大概是104元。


资料来源:东阿阿胶官方商城


作为"仙药"和"圣药",如果你以为阿胶只是用来补补气血那就奥特了,根据东阿阿胶财报披露,除了补血美容,东阿阿胶还能用来备孕保胎、提高怀孕率,甚至是防雾霾引起的肺损伤:



如果仅仅补血美容,三分天下只能得其一,如果再加上"防雾霾"和"提高怀孕率",则必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问鼎A股股王指日可待。毕竟股王茅台的壮阳功能,也只不过是坊间传闻,没有财务报告里的白纸黑字来得硬朗。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东阿阿胶,1996年上市以来一直是业绩与股价齐飞,产品共声誉一色,是资本市场上公认的大白马,是商学院里教科书般的经典案例。


然而2019年,东阿阿胶的商业神话轰然坍塌,当期营收同比暴跌60%,净利润更是暴跌121.29%,从上一年盈利20.85亿到亏损4.44亿,这是它上市二十多年以来的首度亏损。


这个画面切换得如此迅猛,吃瓜群众目瞪口呆,资本市场一片哗然。随之而来的,是股价的一路狂泻。


那么,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阿胶品牌、高端阿胶市场的统治者,在产品没有被曝出重大质量问题的情况下,为何业绩发生了雪崩式的坍塌?


东阿阿胶到底发生了什么?


01

一个神话的诞生


要理解一个品牌的困局,你首先要理解这个品牌的崛起。


阿胶这个东西,原本并不是一个什么高端滋补产品,而是非常边缘化的消费品,主要是农村里的一些老年女性冬季用来补血,很小众化的一个市场。


根据给东阿阿胶做战略定位的邓德隆先生回忆,2006年左右的阿胶行业非常窘迫:"(阿胶)当时基本上和主流人群,主流消费者完全切断了联系,整个行业从业企业最多不超过四家,行业第二名,厂房里当时只剩下一个看门的老头,整个厂里没什么人,这就是当时的行业状况"。


2005年,东阿阿胶的阿胶类产品营收为6.04亿,同比仅增长7.41%。彼时的东阿阿胶是阿胶行业的统治者,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即使如此,由于行业发展缓慢,东阿阿胶很快撞上了天花板。


当时东阿阿胶除了阿胶产品外,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产业,比如医疗商业、医疗器械、啤酒、印刷、大豆蛋白等,是一家非常多元化的公司。


大概在2006年左右,刚刚掌舵东阿阿胶的秦玉峰,请了邓德隆等一帮战略分析师来给公司做战略规划,第一步是砍掉除阿胶之外的其他业务,聚焦阿胶市场。


但是阿胶市场本身就很小,守着这三分薄田能有出息?那么接下来,必须要把阿胶这个市场弄大。


那怎么弄大呢?这就要把阿胶的身份拔高,把它定位成"滋补品",而且必须是高级滋补品。


那么问题又来了,怎么把这80块钱一斤的阿胶整成高级滋补品?这就非常考验忽悠能力了,不过这帮哥们确实是营销奇才,他们发明了一个非常牛逼的口号:"滋补三大宝:人参、鹿茸与阿胶"。


就这样,阿胶被拔高到与人参、鹿茸同等地位的珍稀滋补品行列。


这一步极为关键,它是东阿阿胶后来连续提价的基石。


而对于一个优秀的忽悠家来说,把你忽悠瘸了不算本事,把历史忽悠瘸了才算本事。


这帮哥们在各种历史文献里一通撸下来,发现史书里对阿胶有很多记载,比如《神农本草经》,还发现这东西杨贵妃好像吃过,慈禧太后好像也吃过,我勒个去,妥妥的皇家贡品啊。


有史有诗有故事,于是"文化营销"大搞特搞。从滋补国宝到中药之光,从曹植到李时珍,从杨玉环到慈禧太后,三千年的滋补文化,就这样拍进了主流消费人群的心智,阿胶逐渐成为被大众认可的名贵滋补品。


在文化上"回归"之后,阿胶自然而然能够在价值上回归了。


就这样,东阿阿胶董事长秦玉峰的"价值回归"理论横空出世。他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观点:"明代的时候阿胶要卖到每斤3两多银子,换成人民币是8000多元,距离到顶还早着呢!"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神奇的一幕:从2006年开始,东阿阿胶连续提价17次,几乎每年一到两次。最近的一次涨价发生在2018年12月20日晚,东阿阿胶当天公告重点产品出厂价上调6%。


2019年,东阿阿胶的价格在2700元一斤左右,这个价格大概是2006年的34倍。这个涨幅,应该远大于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同期的房价涨幅。


而提价,成了东阿阿胶屡试不爽的神器,也是其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2006年至2018年,东阿阿胶的营收从10.76亿增长至73.38亿,归母净利润从1.49亿增长至20.85亿,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7.35%、24.59%。


东阿阿胶这个战绩,是单纯依靠内生增长完成的,这样的业绩不管是放在A股市场还是全球资本市场来看,无疑都是出类拔萃的。


02

金融大棋局


东阿阿胶频繁提价,一方面驱动其业绩不断走高,另一方面,也让下游的经销商十分亢奋。亢奋啥呢?因为大家发现,东阿阿胶不仅仅是一种滋补产品,还是一种绝佳的金融产品。


因为大家看到,这个东西一言不合就涨价,有时候一年还提价两次。那么大兄弟啊,咱们还吵啥房呢?炒东阿阿胶不是比炒房带劲多了吗?


所以东阿阿胶的这些下游经销商们发现:囤阿胶比卖阿胶更赚钱。东阿阿胶越是提价,经销商越是囤货,东阿阿胶提价越猛,下游经销商囤得越多。再加上阿胶长达五年的保质期,所以经销商们能放心大胆的囤货,大家都很珍惜手中的筹码。


而下游经销商们越是惜售,市面上流通的东阿阿胶就越少,东阿阿胶就显得越珍贵。这又反过来刺激东阿阿胶再次提价,然后进入下一个轮回。


这个时候,东阿阿胶的商品属性日益降低,而金融属性日益突显,当经过长达十多年的持续提价之后,东阿阿胶慢慢地从消费品衍变成了金融产品。


图源:网络


滋不滋补不重要,美不美容不要紧,能不能怀孕,也没人关心。


在这盘棋局里,关键点只有一个:提价。


持续提价的前提是,你要能对这个市场完全控盘,也就是说,东阿阿胶必须在阿胶市场拥有独一无二的话事权。


而这恰恰是东阿阿胶的软肋。


为什么呢?因为阿胶炒得再火爆,它还是阿胶,是一种商品。马克思教导我们: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是商业世界的基本法则。


阿胶这个东西,又不是什么黑科技,说白了,就是点驴皮膏。补血也好,保胎也罢,依然改变不了它驴皮膏的事实。


所以阿胶市场的进入壁垒是非常低的,甚至是人家杀头驴,架口锅就能开搞。当东阿在市场上大发其财的时候,西阿们就眼红了,这个财,俺为什么不能发?


图源:网络


于是,大批企业开始涌入阿胶市场,比如同仁堂、宏济堂、九芝堂、胡庆余堂、东阿国胶堂、贡禧堂。


这些堂基本都是老字号,亮堂堂的,有品牌也有财力,架锅杀驴soeasy,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买不到阿胶了。


随着各大堂口大搞快上,东阿阿胶还没来得及紧张,全球的驴就被搞得相当紧张。


大家发现驴皮根本不够用,满世界找驴杀驴囤驴,一时间媒体哗然,驴这个劳动人民的老朋友,一夜之间成了濒危物种。


随着各大堂的低价阿胶哄拥而入,东阿阿胶的堡垒开始慢慢的动摇、开裂。前面我们说过,东阿阿胶这盘金融棋局里,提价是核心,也是这场游戏能玩下去的基础。


但是,东阿阿胶的价提上去容易,要降下来就太难了,关键是经销商不答应啊。我这是加了杠杆的啊,老弟!


所以东阿阿胶只能越做越高端,渐渐的高耸云霄了。而中下游市场,则被其他阿胶品牌瓜分殆尽。


阿胶本来就是个小众市场,高端市场是小众中的小众。亢奋提价十多年的东阿阿胶发现,自己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随着阿胶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渠道越来越混乱,消费者的转换成本极低,东阿阿胶价格高高在上,只能用45度角来仰望,而各大堂口的阿胶,动不动就买一送一,提着菜篮子的大妈很兴奋:滋补国宝这么便宜?还是中华老字号?那还瞅啥呢,盘它!


东阿阿胶慢慢发现,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从前车马慢,想提价就提价,现在队伍不好带了。自己的控盘能力渐渐被瓦解,而下游经销商们也开始发现,国宝级的东阿阿胶,竟然开始卖不动了。


有价而无市,是所有金融产品崩盘的前兆。更可怕的是,东阿阿胶还是一种有质保期的金融产品。


03

大溃败:东阿阿胶的敦刻尔克


在持续提价的策略下,高端阿胶市场持续疲软,而在暴利的驱使下,这个"堂"那个"堂"等大批老字号蜂拥而入,他们凭借价格优势蚕食东阿阿胶的市场份额。而产品销路不畅,提价的戏码就难以为继。


再看下游经销商,他们原本靠囤货盈利,因为阿胶的保质期是5年,东阿涨价他们囤货,中间的差价很大,再加点财务杠杆,妥妥的暴利。


但是,这个模式有个大前提--能在终端出货。


如果终端出不了货,那只是纸面富贵,一种自嗨,而且是危险的自嗨。


东阿阿胶的困局,在2018年就已经展露无疑。当年其营收为73.38亿,同比下滑0.46%,扣非后净利润为19.15亿,同比下滑2.32%。


看起来业绩下滑幅度不大,但是你要知道,东阿阿胶的业绩已经连续十多年高增长,这冷不丁的一脚刹车,车上的人还不惊出一身冷汗?


这时候经销商们发现,自己守着的不是一座金矿,而是一个堰塞湖。


2018年12月20日晚,不知是出于自嗨还是给经销商们打气,东阿阿胶竟然再次宣布提价,宣布重点产品出厂价上调6%。


但是这个提价游戏,已经玩不转了。这个金融游戏来到了悬崖边上。


下面,我们来看看东阿阿胶在2018年12月20日提价之后,公司的主要业绩同比增速如下:



从营收到毛利到净利润,全线溃败。2019年,东阿阿胶营收同比暴跌59.68%,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121.29%,亏损金额高达4.44亿。


与此同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迅速恶化,2019年,东阿阿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是-11.2亿,这是公司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负数。


这里面最恐怖的,还要数2019年Q4。


每年的第四季度是阿胶销售最旺盛的季节,销量大概占全年总销量的40%左右。


而2019年第四季度,东阿阿胶的营收只有1.29亿,而2018年Q4的营收规模是29.54亿。也就是说,在阿胶销售最旺盛的季节,东阿阿胶的营收规模同比暴跌了95.65%。


更有意思的是,你知道东阿阿胶销售这1.29亿的货,花了多少销售费用吗?答案是4.44亿!


也就是说,东阿阿胶在19年四季度,每卖出1块钱的阿胶,光销售费用就要花3.45元,亏得四裤全输。


曾经的金凤凰,似乎在一夜之间,被薅得跟你葛大爷似的。


那么为啥19年Q4,东阿阿胶的销售渠道全线溃败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提价模式"下,经销商囤积了海量的存货。人家现在正含泪清库存。


而东阿阿胶之所以四季度销售费用居高不下,就是在帮下游渠道清理库存。


出来混嘛,总是要还的。


04

尾声


在持续提价的预期下,东阿阿胶从一种消费品衍变成了一种金融产品,下游经销商衍变成投机商。


提价一时爽,一直提价一直爽。


但是消费品就是消费品,哪怕它能提高怀孕率,也不能无休止的提价。


而对于一个消费品牌来说,渠道是能决定其生死的咽喉。渠道的变质足以导致一个品牌的崩溃。


"房住不炒"你知道,"胶吃不炒"你就不知道?


作为一种金融产品,东阿阿胶毫无疑问已经坍塌了。


而作为一种消费品,东阿阿胶现在面临两大难题。在产品端,如何让产品走下神坛,让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所接受,是第一道难题。


在销售端,这一轮去库存的过程中,渠道商损失惨重,而这些过惯了好日子的渠道商能否重新披挂上阵,形成战斗力,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疑问。而东阿阿胶能否重新组建起一个强大的销售网络,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在各路豪强虎视眈眈的阿胶市场,留给东阿阿胶疗伤的时间不多了。

相关资讯

男嫁女娶 更名入籍:探访中国西部大山里的神秘婚俗

新华社兰州5月1日电题:男嫁女娶 更名入籍:探访中国西部大山里的神秘婚俗新华社记者任卫东、屠国玺、刘能静“五一”小长假,乡村民俗游成为民众出行度假的新选择。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和武都区的部分地区,一种特别的婚俗吸引着游人前来一探究竟。在陇南市

践行新使命迈步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商丘市梁园区第六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哲洋 通讯员 韩际东 路平安立足新起点,启航新征程。9月14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商丘市梁园区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区行政中心开幕。会场外秋色如画,会场内气氛热烈。主席台上方正中是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党徽,10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侧。

神木,跻身中国十大强县之一

陕西,虽然位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却依然有着自己的综合性优势。2021年,西安举办了一次极为成功的全运会,也向全国展示了陕西的整体发展。西安作为陕西的省会,各方面的实力极为出众,战略意义也是非常明显。根据陕西省统计局数据,2021年,陕西全省

混得最惨的中国名酒:西凤酒为何没落?金字招牌还能重新红起来吗

上一篇跟大家聊了聊陕西地区人们的喝酒差异和风情,其中也提到了当地的不少名酒。今天,就把西凤酒单独拿出来说一说。毕竟大家都知道它是四大名酒里唯一没落的牌子,到底是因为什么才造成如此局面?放到现在,西凤酒的金字招牌还能用多久?#白酒研酒社##酒

伍佰艺沉香:以酒为媒推动中国酒业繁荣发展

为弘扬世界名酒文化,彰显中国酒都风采,展示投资开放潜力,推动中国酒业走向国际,促进更多世界名酒企业走进中国,12月17日,第三届中国国际名酒文化节在宜宾临港国际会展中心开幕。100多家国内知名白酒企业和法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德

初探中国建材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近年来,建材行业竞争加剧,相关建材企业的成本也在不断上涨。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如何?建材板块今年的市场表现如何?记者见到广东佛山一家陶瓷企业销售负责人陈俊峰的时候,他介绍说,目前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同时成本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建材行业掘金“一带一路”大市场

11月25日午后,建筑材料板块延续此前的强势,截至发稿,四川金顶、青松建化涨停,上峰水泥大涨逾8%,华新水泥、天山股份、四川双马、祁连山等多余纷纷跟涨。消息面上,工信部25日公布前三季度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1-9月,建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最被低估的龙头,中国建材(3323.HK)有价值修复的机会吗?

“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个套装门的价格就涨了一百多块钱。”8月25日,准备装修山东枣庄市中区美星花园新房的洪女士倍感头疼,原本计划好的七八万元装修费用如今有些“不够看”了,“各种家装建材的价格发了疯似的地呼呼往上涨。”记者采访了解到,受各类

中国建材(3323.HK):一头被低估的“现金奶牛”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是中国最大建材企业、全球最大建材制造商和综合服务商、全球领先的材料开发商,连续八年荣登《财富》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资产总额近600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

小叶紫檀进入中国的三种方式,那条线最惊心动魄?

小叶紫檀木进入中国有好几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国家政府方面出面官方采购,一方面就是海外正常私人贸易,另一种方面就是木材走私贸易。紫檀原木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条线就是走私贸易呀,2004年中国的一些媒体报道印度的小叶紫檀最大的贸易组织机构森林之猫,维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虚拟现实技术网保龄球初学网黄鹤楼酒资讯网乐山新闻头条网宝宝起名字柏林旅游网今日菏泽生肖牛运势网遵义新闻门户网挪威旅游网自行车之家玉林新闻资讯网周公解梦官网飞盘运动俱乐部三亚婚纱摄影网赣州新闻头条网德阳今日新闻网今日大庆内江新闻头条网今日承德高端全屋定制官网安顺头条新闻网亚马逊跨境电商新能源汽车网钦州坭兴陶官网河池新闻头条网CAD制图网今日佳木斯威士忌品牌网保利发展股票
今日聊城网-聊城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表农耕文明的黄河文化与代表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境内遗留文物古迹400多处,有6处遗产点和2段河道被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有明代光岳楼、清代山陕会馆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等书中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聊城。聊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中国十大休闲城市。
今日聊城 99122.cn©2022-2028版权所有